-
造个芯片这么难吗?
芯片是怎么被造出来的?为什么我们造芯片难度那么大?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芯片的工作原理说起。众所周知,只要是电子产品,就离不开芯片。芯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功能芯片,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央处理器(CPU),就是带有计算功能的芯片;另一种就是存储芯片,比如电脑里的闪存(Flash),是一种能储存信息的芯片。 这两种芯片,本质上都是载有集成电路的硅片。怎么理解呢?就是我们在一片硅片上按照设计刻出一些凹槽,在凹槽里填充一些介质,从而使硅面上形成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让这片硅成了复杂的电路,得以实现…
-
强“芯”必先强国——关于芯片的作文
这是一篇小学生写的关于芯片的作文,内容如下:晚饭后,爸爸一如既往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新闻联播》。但是今天爸爸好像不太开心,“爸爸,你怎么了?”我问道。“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停止供应芯片了,我们的高端芯片领域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我们很多科技生产领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爸爸忧心忡忡地回答。我不假思索道:“那我们自己造呗!喷气客机、航空母舰,甚至航天飞船我们都造了,难道一个小小的芯片会难倒我们?”爸爸抚摸着我的脑袋笑着回答:“对!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只要我们从技术上追赶…
-
中国芯片还有戏吗?
中国1982年即成立计算机和大型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大办”。“大办”上一届主任是马凯,现在是刘鹤。国家层面设立一个产业的领导组织,政策力度已经够大了。针对芯片发展,1990年有908工程,1999年又有909工程,2000年国务院专门发了关于芯片发展的18号文件。 863计划向芯片重点倾斜。十大专项基金设立之后,01号、02号项目都给了芯片。2014年,几十个院士又向国家领导人写信,成立了专门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大基金”,即大型集成电路发展基金,基金第一期募了一千三百亿,当时的工信部财务…
-
中美竞争背景下的芯片
中美贸易战以来,芯片成为热词,成为焦点。9月15日,迫于美国技术垄断压力,台积电正式停止为华为麒麟芯片代工。华为花了六百万人民币从台湾包机拉回了最后一批芯片,据说是全体华为高管们集资的钱,台积电也算照顾同胞,把能给的货都给了华为。但华为储存的芯片也只够支撑2021年半年的手机出货量。 最近美国商务部放话,中芯国际要上美国的实体名单。中芯国际在中国刚刚上市,募了二百多亿。如果说中芯国际在上游的设备和技术上出问题,高性能芯片生产将再生变数,前景不妙。在芯片领域,中国基本上没法反制美方制裁,供求和技术…
-
芯片为什么这么难
8位、32位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资讯:“芯片为什么这么难。”芯片产业有其独特的内部结构和产业特性。芯片产业链分为五个子链,或者说芯片产业分为五大行业。 第一:设计 数亿的线路如何集成在一起,首先需要设计。芯片设计全球最大的公司是英国ARM,而设计软件,美国EDA居于垄断地位。最近芯片产业最大的新闻是美国英伟达要从英国手里收购ARM,届时美国在芯片产业上将更加强势垄断。华为的海思,设计能力可以达到7纳米。我曾经问华为的副总董明,中国为什么不收购?回答:美欧此类公司,中国永远都不会有收购机会…
-
国产MCU现状
8位、32位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资讯:“国产MCU现状。”中国每年的MCU市场容量达到400亿元左右,国产MCU目前总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产品也主要是聚焦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自给率几乎为零。根据他的观点这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芯片的研发周期长,整机的生命周期长,厂商不需要总是更换芯片,现在用的芯片是五到十年前的平台; 第二,MCU属于主动器件,在汽车、家电、工业设备等领域,MCU的价格虽然很低,但由于所用MCU芯片的价格占整机成本的比例非常小,因此这些行业的用户对采用国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