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用微控制器(MCU)市场
中国通用微控制器(MCU)市场

微控制器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早已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产品中,各种各样的智能化产品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而随着微控制器的普及和发展,计算的泛在化和网络化,微控制器的应用领域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微控制器简介

MCU英文名为Microcontroller Unit,简写为MCU,中文称为微控制器单元或微控制器。由于微控制器是将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 ALU) 、存储器、定时器/计算器及各种I/O电路等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计算系统,故而又称为单片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在微控制器存储器中的程序,与微控制器硬件和外围硬件电路紧密配合使用,区别于PC的软件,称微控制器的程序为固件(Firmware)。一般地,微处理器是指CPU在单个集成电路上,而微控制器是指CPU、ROM、RAM、I/O、定时器等都在单个集成电路上。与CPU相比,微控制器没有那么强大的计算能力,也不具备内存管理单元,这使得微控制器只能处理一些相对单一和简单的控制、逻辑等任务,其广泛应用于设备控制、传感器信号处理等领域,如一些家电产品、工业设备、电动工具等。

一般地,微控制器是由CPU、存储器(Memroy)、输入/输出(I/O)等部分组成。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使得现在的微控制器相较于早期的产品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常见的微控制器内核有:8051、Arm Cortex-M系列、MIPS、AVR、PIC、RISC-V等。

微控制器主要的外设有:ADC、DAC、USB、CAN、Ethernet、SPI、USART、I2C、EEPROM、比较器、I2S等。未来,微控制器外设在显示、音频、连接、传感、控制等应用方向上会不断融合与发展,丰富了微控制器产品的功能,应用面也更加广泛。

微控制器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照其结构特点来分,根据总线或数据寄存器的位数,可分为4位、8位、16位和32位微控制器。按照其指令集来分,也可分为RISC和CISC两类微控制器。按照其存储器架构来分,又可分为哈佛架构和冯▪诺依曼结构。如果按照微控制器应用来分,那么就可以分为通用微控制器、超低功耗微控制器、无线微控制器和汽车微控制器等。

微控制器应用

基本应用系统

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模拟量或物理量,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信号调理,转换为微控制器可识别的电信号,再由模数转换(A/D)或I/O端口转换为微控制器可读写或计算的量化数据,这使得物理世界的模拟量或物理量得以数字化,从而可以感知物理世界的各种变化。

微控制器产品形态的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微控制器集成度越来越高,产品的资源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近几年,微控制器产品在传感器、控制和通信应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微控制器与传感器结合集成的产品就是智能传感器。微控制器与某些控制功能结合集成的产品就是针对某些应用的特定产品,如遥控器、触摸控制、电机控制等。

微控制器与通信功能结合集成的产品就是通信应用的微控制器。通信包括有线和无线两部分:有线如以太网等,无线的如LoRa、Bluetooth、NB-IoT等。微控制器产品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赋能了产品的智能化。

微控制器市场概况

根据目前的微控制器公司及发布的产品情况,来对微控制器市场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概况。从微控制器公司所在省市来看,微控制器公司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和江苏,三地合计占比达到了70%。从微控制器的指令集来看,CISC和RISC指令集微控制器产品市场占比分别约为24%和76%。RISC指令集微控制器产品占市场主流。

从微控制器的位数来看,微控制器按位数可分成4位、8位、16位、32位。微控制器产品32位占比55%,8位占比43%,4位占比2%,16位占比1%。32位和8位占据市场绝大部分,32位稍高于8位微控制器产品。从微控制器的分类来看,将微控制器分为通用微控制器、超低功耗微控制器、电机控制微控制器、专用微控制器和其他。其中,专用微控制器包括电力用计量、载波、触控、遥控器等。通用微控制器市场占比73%,专用微控制器产品市场占比13%,超低功耗微控制器产品市场占比8%,电机控制用微控制器市场占比5%,其他占比约为2%。

从微控制器的内核来看,微控制产品占比分别为8051内核产品22%,Arm Cortex-M0内核产品占比20%,Arm Cortex-M3产品占比14%,Arm Cortex-M4内核产品占比12%,Arm Cortex-M0+内核产品占比为5%,Arm Cortex-M23内核产品占比1%,RISC-V内核产品占比1%,其他占比24%。Arm Cortex-M内核产品合并占比52%。Arm 内核产品占市场主流。从微控制产品运行的频率来看,运行在20MHz以下的微控制产品占比居多约为29%。100MHz以下的产品占比一半左右,约54%。高频率高性能微控制产品仍然是少数。

从微控制器产品的价格来看,根据一些公司发布的产品和价格信息以及网络媒体的渠道信息,统计了8bit和32bit 微控制器的价格情况。PPT数据是以市场主流的20PIN封装为例,2020年8位和32位的微控制器价格都差不多0.1美金左右了。

微控制器市场规模

  • 全球MCU销售额2020年较2019年下降8%,这是继2019年下降7%后又再次下降。
  • 微控制器市场将会在2021年出现温和复苏,销售额将增长5%至157亿美元,2022年将会增长8%,2023年将增长11%,届时MCU收入将创下新高达到188亿美元。
  • 微控制器的出货量2020年将下降8%,至235亿个。预计2021年MCU的出货量将反弹6%,至249亿个,2022年将增长8%,2023年将增长10%,届时全球MCU交付量预计将达到296亿个的新纪录。

根据中国海关处理器及微控制器进出口情况,2019年进出口总数量为1988亿个,同比降低0.95%;2019年进出口总金额1780亿美元,同比增加14.40%。2019年处理器及微控制器进口数量1207亿个,同比增长1.94%;2019年处理器及为微控制器进口金额为1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5%。2019年处理器及微控制器出口数量781亿个,同比降低5.22%;2019年处理器及为微控制器出口金额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1.02%。

微控制发展趋势

计算的发展

处理器(CPU)和微控制器(MCU)都具有核心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可将其统称之为“计算”。计算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笔记本是基于处理器(CPU)进行的计算,提供信息共享,造就了互联网;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也是基于处理器(CPU)的计算,提供移动服务,成就了移动互联网;传感器/设备等是基于微控制器(MCU)的计算,传感数据,使得更多的物理世界中的各种模拟量或物理量得以数字化或量化,借助通信技术连接到了互联网,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实际上,物联网就是物的互联网。微控制器将会为物联网提供基础而广泛的计算。

计算的演进

计算的发展正在由个体计算发展到组计算,进而演进到集群计算。单体的计算就是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或者是智能硬件,具备了数据采集处理的功能,并能进行控制。协同计算是借助通信技术使得单体的设备连接在一起,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计算协同处理,或与云计算结合起来进行的计算。集群计算是将一组软件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任务,可以提供更多的计算功能。

猜你喜欢

  • 马达驱动芯片

    马达驱动芯片

    光大SDC9300是一款高压、高速的驱动功率MOS管和IGBT的前级驱动电路,拥有独立的上下驱动通道。它采用高压IC工艺制作,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逻辑输入兼容低至3.3V的标准CMOS 或LSTTL输出。输出驱动具有高脉冲电流的缓冲设计,以用来最小化输出直通的影响。上通道能驱动工作在高达600V的NMOS管或IGBT。光大SDC9300可替代IR2106 /IR2101型号。行业应用:电机控制,电调。 SDC9301是一款高压、高速的驱动功率MOS管和IGBT的前级驱动电路,拥有独立的上下驱动…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1日
  • 中国单片机芯片

    中国单片机芯片

    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单片机芯资讯,中国单片机芯片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内企业在不断探索更快的发展道路,比如通过并购拿到先进技术,但是目前看这条通道已经关闭,也寄希望于打造新兴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比如新能源汽车、AI、物联网。 这些新兴领域无疑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芯片厂商是否在这些领域有更快的成长机会呢?AI是业界都认同的未来行业大趋势,所谓AI发展是雷声大雨点小,从芯片出货,到产业规模,都没有达到预期。 总结起来有几点: AI不能泛泛地谈,要有应用场景,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在细分领域…

    行业动态 2021年6月10日
  • 雅特力AT32MCU

    雅特力AT32

    雅特力AT32系列MCU相较于全球市场中的M0/M3 32位MCU,可带来效能大幅提升,同时满足设计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多样化挑战,推动工业自动化、电机控制、物联网及消费性电子等嵌入式应用创新。AT32 MCU是雅特力科技(Artery)立志成为中国专注于ARM® Cortex®-M4 的32位微控制器创新领导者的实践,是国产芯片不断自主化、创新性发展的呈现。 雅特力科技(重庆)有限公司2016年6月于重庆高新区成立,是一家致力于推动全球市场32位微控制器创新趋势的芯片(MCU)设…

    行业动态 2021年7月3日
  • 川土微隔离芯片特点

    CA-IS3720HS替代ADuM1240ARZ

    川土微CA-IS3720HS替代ADuM1240ARZ,CA-IS372X是一款高性能2通道数字隔离器具有精确的时序特性和低电源损耗。在隔离CMOS数字I/O时,CA-IS372X器件可提供高电磁抗扰度和低辐射。 所有器件版本均具有施密特触发器输入,可实现高抗噪性能。每条隔离通道的逻辑输入和输出缓冲器均由二氧化硅(SiO2)绝缘栅隔离。  CA-IS3720器件具有两个前向双通道,CA-IS3721一个前向一个反向两个通道, CA-IS3722和CA-IS3721通道相反,具有一个反向一个前向两…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16日
  • 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如何把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呢?首先是聚焦和坚持。静静的看着远方,不知道这条路会有多长。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历经一路艰辛,终于迎来曙光。2021年,三伍微完成6000万融资。融资越多,责任越大。感谢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三伍微必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聚焦与坚持 如何把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呢?首先是聚焦和坚持。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如果卓有成效有唯一秘诀的话,那就是聚焦。芯片创业者要聚焦技术和产品,并且专注、坚持、做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现在国产芯片的竞争相当激烈,大家…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17日
  • 川土微隔离芯片特点

    CA-IS3720LS替代ADuM1245ARZ

    川土微CA-IS3720LS替代ADuM1245ARZ,CA-IS372X是一款高性能2通道数字隔离器具有精确的时序特性和低电源损耗。在隔离CMOS数字I/O时,CA-IS372X器件可提供高电磁抗扰度和低辐射。 所有器件版本均具有施密特触发器输入,可实现高抗噪性能。每条隔离通道的逻辑输入和输出缓冲器均由二氧化硅(SiO2) 绝缘栅隔离。  CA-IS3720器件具有两个前向双通道,CA-IS3721一个前向一个反向两个通道, CA-IS3722 和CA-IS3721 通道相反,具有一个反向一个…

    行业动态 2021年7月25日
  • 芯片的定价

    芯片的定价

    硬件成本比较好明确,但设计成本就比较复杂了。这当中既包括工程师的工资、EDA,等开发工具的费用、设备费用、场地费用等等。另外,还有一大块是IP费用一如果是自主CPU到还好(某自主微结构可以做的不含第三方IP),如果是ARM阵营IC设计公司,需要大量外购IP,这些IP价格昂贵,因此不太好将国内外各家IC设计公司在设计上的成本具体统一量化。 按国际通用的低盈利芯片设计公司的定价策略8 : 20定价法,也就是硬件成本为8的情况下,定价为20,自主CPU-X在产量为10万片的情况下售价为212元。别觉得…

    行业动态 2022年3月21日
  • 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

    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

    8位、32位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资讯:“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我国集成电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年。为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2021年3月20日,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大联盟”)以京沪两地现场会议加网络视频会议连接全国的方式,成功举办了“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暨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大会”。来自大联盟和专业联盟成员单位的覆盖国内…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5日
  • 世界著名半导体数据分析机构ICInsights更新第二季度报

    世界著名半导体数据分析机构ICInsights更新第二季度报

    最近,世界著名的半导体数据分析机构ICInsights更新了第二季度的报告。该报告分析了主要半导体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不包括纯OEM代工厂。虽然IDM代工收入有少量的重复计算效果,但不足以显著改变总体结论。 2021年,不包括纯代工厂在内的前50家半导体供应商占全球6146亿美元半导体市场总额的89%,比2010年前50家公司的81%增加了8个百分点。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份额分别比2010年增加8个百分点、9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ICInsights认为,合并可能会将顶级供应商的份额提高到更…

    行业动态 2022年5月7日
  • 替代STM32

    雅特力芯片代理商

    四强科技代理经销雅特力芯片,深圳市四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集成电路(IC)设计,集成电路方案开发及IC销售的高科技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方案设计、技术支持、市场销售体系,拥有经验丰富的研发技术团队与销售服务团队。专注为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集成电路方案设计定制、智能电子产品整体开发设计和技术服务。 四强科技具有多年行业技术研发经验,并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致力于医疗保健产品、照明产品、家电产品、音响产品、数字电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智能家居产品、汽车电子等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相关领域的产品技术服务…

    行业动态 2021年5月31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755-2877-186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咨询:131 6893 827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2:30,节假日不休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