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自然》杂志封面上,出现了一张芯片的图片,这让中国的科学研究成果成了世界的焦点,这款画着大脑,充满科技感的芯片叫“天机芯”,是世界上收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以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以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枚芯片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发展,是全球脑类芯片研究发展的重要一步。
研发出这样高端芯片的科学团队就是我们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能够登上《自然》期刊,可以看出这款芯片的厉害之处。什么是脑芯片?简单来说,就是模仿人类大脑工作方式的芯片,让机器模拟人的思维方式运转,这样的研究已经持续几十年了,这也就是先代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今的计算机架构都是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将指令和数据分开存储,对于数据处理而言,数据需要在CPU和存储介质之间反复调用。而目前,计算越来越复杂,这种数据流导致了CPU空闲、实际使用效率降低以及发热量猛增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弊端,我们的科学家就想到了人脑结构的优异之处,设计类似人脑的处理器可以为计算机发展带来新的方向,脑芯片也就应运而生了。

脑芯片,用众多的处理器模拟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掌管一部分计算,相当于将运算任务进行了拆分,在数据处理的时候,相比传统的CPU集中处理,具有巨大的优势。我们的天机芯,是首款异构融合的类脑芯片,能够同时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和人工神经网络,改变了因为算法和模型差别,发挥了计算机和神经学交叉的优势。
如今我们已经将这款芯片放在了无人自行车驾驶方面的研究,下一代天机芯将在明年年初面世,届时将会应用在汽车自动驾驶及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当中。我们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平台和思路,将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研究。
中国的芯片到底有多先进呢?对比目前IBM的TrueNorth芯片,“天机芯”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带宽提高至少100倍,外国网友也纷纷为中国这个新的突破叫好。如今中国的几大网络公司,都开始了造芯,最近成果不断涌现,让国人看到了中国芯片的希望。
其中,今年6月20日,寒武纪宣布推出新一代云端人工智能芯片“思元270”;6月21日,华为发布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810”;7月3日,百度推出远场语音交互芯片“鸿鹄”;7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人工智能芯片“玄铁910”。中国企业在芯片上追求自给自足,提高了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