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如何把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呢?首先是聚焦和坚持。静静的看着远方,不知道这条路会有多长。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历经一路艰辛,终于迎来曙光。2021年,三伍微完成6000万融资。融资越多,责任越大。感谢各方的认可和支持,三伍微必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

聚焦与坚持

如何把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呢?首先是聚焦和坚持。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如果卓有成效有唯一秘诀的话,那就是聚焦。芯片创业者要聚焦技术和产品,并且专注、坚持、做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现在国产芯片的竞争相当激烈,大家都拼命去往热点赛道上挤,一个赛道甚至多达20家公司。

人才有限

2021年最缺的是什么?不是芯片,是芯片设计人才。原以为猎头公司今年会挣得盆满钵满,猎头公司说找人太难了,无人可猎。即使介绍成功了,企业的满意度也很低,因为现在每家芯片公司的核心研发创业团队基本上都很稳定,跳来跳去的往往是那些非核心的人才。高薪挖来的人,几个月后公司发现不合适,导致芯片设计公司猎头招聘的研发人才流动性很大。最后发现,每家芯片公司都在找人,每家公司都找不到人,中国芯片创业公司实在太多了。

社招不行,只能转向校招。985大学的很多研二学生被提前预定,优秀应届毕业生薪水涨到了40万,甚至更高。数字芯片上手可能会快一点,模拟和射频芯片,没有个两三年工作经验根本就没法独立承担芯片设计工作,更谈不上设计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所以招应届毕业生只能做才人培养和梯队,或者To VC用来融资。

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刚起步就做几个赛道的产品,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创业公司初期什么都缺,缺钱、缺人、缺资源,否则就不叫创业公司了。芯片创业公司能聚集一个团队,把一个或者两个产品方向做好就很不错了。越来越多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在不断地拓展产品线,提升估值,然后融资更多的钱,再去市场上抢人来做产品,导致芯片人才市场一片火热。最后的结果:有钱,没人。

时间有限

术业有专攻,入学有先后。每个人一天的时间是相同的24小时,时间是有限的;谁做的早,谁就占有先机。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初创芯片设计公司不得不规划很多产品线或者多条赛道,给投资人展现一幅宏大的远景,这样公司估值就越高,融资越多,但投资人给的时间却越有限,很多投资人根本就给不了5年,甚至3年内就要求上市。初创芯片公司3~5年内在细分市场做到数一数二并且能够上市,这样的公司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公司怎么办?拓展产品线,短期内把产品做多,这样的产品大部分是低层次重复,很难有竞争力,于是亏本做销售额,通过高估值和销售额去实现短平快上市的目的。

初创芯片公司不聚焦,在产品研发进度上也会遇到问题。资源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产品线与产品线之间要分优先级,内部协调管理花费的时间更多,无法做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事实上,如今在短时间内,在多个赛道上都找到优秀的研发人才或者团队并且倾其资源大力投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资金有限

芯片创业者的资金更是有限的,随着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翻倍的增加,对于大部分芯片创业公司来说,资金非常紧张,只能每年不断地融资,如果半导体投资稍稍遇冷,很多的公司是做不下去的。聚焦的芯片公司更能抵抗资本寒冬。在市场上能融资到几个亿甚至更多资金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多赛道的芯片创业公司;一类是接近IPO或者是投资人认为快IPO的芯片公司。

这些公司看起来不差钱,实际上这些公司有短期上市的压力,需要快速扩大团队规模,提高公司竞争力,资金投入的有效性会降低,公司资金消耗很大。如果不能成功上市或者被并购,这些公司面临的风险是最大的。总之,大部分创业者资源都是有限的。创业要想办法死磕到底,聚焦是最好的死磕办法;只要你去死磕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技术与创新

技术是芯片公司的核心资源和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创新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和公司经营最重要的品质。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也体现在营销创新上。创业公司越聚焦,创新能力越强,技术优势也就会越明显。所以,三伍微要想成功地将芯片创新创业进行到底,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技术创新

芯片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工艺创新、架构创新、电路创新、应用创新。工艺创新是芯片行业颠覆性的创新,要么是成本大幅下降,要么是性能大幅提高。国外芯片公司更热衷于工艺创新。其次是架构创新,国内芯片公司能自己进行架构创新的公司非常少,主流还是跟随国外芯片公司。比如,射频PA行业,越来越多的国内射频芯片公司开始跟随国外研发Doherty架构,而早在1936年,W.H.Doherty先生就发明了Doherty功放架构。这种架构的功放,在功放回退工作时可以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比较好的线性度。芯片设计架构创新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电路创新,是国内芯片设计创业公司最主要的核心技术和构建竞争力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电路创新,减少DIE面积和提高性能。没有电路创新能力的芯片设计公司将会被这场浩浩荡荡的芯片创业大潮所淹没。最后是应用创新,这是一种最实惠的创新方式,能应用创新的芯片公司也最接地气。但应用创新很难建立技术门槛,行业里的其他公司很容易跟上,只能打个时间差,实现大客户卡位。

产品创新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提到,产品创新是芯片设计企业的永恒话题。产品创新是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指出,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属性,必须把创新(Innovation)和发明(Invention)区别开来。只有发明得到实际应用,并且产生经济回报,才成为创新。因此,产品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

芯片设计公司要实现产品创新,首先要懂自己,正确理解和认知自己公司的技术能力和技术边界;其次是要懂市场和客户,如何把市场和客户的具体需求结合起来,定义和定位最经济的产品,通过技术实现去为客户创造价值。产品创新,既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也要为公司创造价值。

猜你喜欢

  • 汽车电子芯片市场持续升温

    汽车电子芯片市场持续升温

    8位、32位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单片机芯片资讯:“ 汽车电子芯片市场持续升温 ”。汽车电子芯片市场诱惑力大,百花齐放,中国汽车电子芯片即将迎来曙光。面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高门槛,深圳英锐恩有相关的部署和规划,切入汽车电子芯片市场包括汽车娱乐系统,车载充电器,倒车雷达等。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等趋势,使得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升温,不仅让半导体厂商加大在此间的投入,也让传统车厂开始重视汽车芯片的研究。目前,一辆普通的新车芯片数量超过600个,芯片在每辆汽车中的价值超过2000元。而201…

    行业动态 2021年11月20日
  • 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

    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

    8位、32位单片机代理商深圳四强科技分享资讯:“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我国集成电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年。为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创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2021年3月20日,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大联盟”)以京沪两地现场会议加网络视频会议连接全国的方式,成功举办了“2021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交流会暨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大会”。来自大联盟和专业联盟成员单位的覆盖国内…

    行业动态 2021年12月5日
  • CA51F003T3替代STM8S003

    CA51F003T3替代STM8S003

    CA51F003系列芯片是最多支持18个GPIO口,支持推挽、开漏、强上拉、弱上拉、强下拉、弱下拉、高阻模式,通常情况下, 性能更加优越。支持6通道PWM,在16位范围内可任意配置周期和占空比,可多次重复编程的特性给用户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完全兼容替代STM8S003/新塘N76E003。 FLASH(BYTE) 18K RAM(BYTE) 1K 高速RC振荡器(MHz) 16 低速RC振荡器(KHz) 131 PLL锁相环– 外部时钟(MHz)√ 通用IO18RTC&#8211…

    行业动态 2021年8月23日
  • 苹果12无线充

    适用iPhone12无线充电

    适用iPhone12磁吸无线充电器苹果12无线充15wPD快充跨境兼容安卓

    行业动态 2021年4月16日
  •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七大技术现状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七大技术现状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根据工信部消息,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和电子电气工业、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在生产中被大量采用,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分析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1、通用性 工业机器人可编程,支持多自由度运动,因此应用较灵活。虽然不及人类,但相对于很多工业自动化常见的专机(专为一类工业应用或一家客户定制的机电集成方案),工业机器人还是灵…

    行业动态 2022年3月12日
  • 中国突破缺芯困境

    中国突破缺芯困境

    一、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中兴通讯”事件再次暴露出中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软肋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远不能自给自足的严峻现状。对于中兴通訊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也面临着三个月内破产倒闭的危机。此次中兴通讯事件只是再一次给国人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才是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二、得芯片者得天下,国家崛起首先要保障芯片行业的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三、中国应该突破“缺芯”之困境,走上一条国产自主可控替代化的发展之路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网络…

    行业动态 2022年1月11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755-2877-1865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咨询:131 6893 8277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2:30,节假日不休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